【干货】并购招商的实操模式与创新
2025-06-27
直接收购上市公司是目前地方国资使用的最主要的模式,在已经完成的上市公司收购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总结,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国资在寻找上市公司标的的一些标准:
总结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几种主流的并购招商模式。
1、直接并购上市公司
直接收购上市公司是目前地方国资使用的最主要的模式,在已经完成的上市公司收购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总结,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国资在寻找上市公司标的的一些标准:
例如,一般选择市值30-100亿元(2024年并购案例中占比78%)。国资在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中,给市场的最直观感觉是不差钱但是不会乱花钱,一方面体现了国资的雄厚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资在资金使用中的谨慎,对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仍然是贯穿国资灵魂的红线;
实控人为自然人(占比65%)。这个问题的产生应该是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考虑后续实控人会整体出售上市公司控制权而导致的。由于减持规则的限制,瀛衢在对接上市公司客户的时候发现,不少国资会因为实控人的减持困难而望而却步;
所属行业与本地产业关联度超60%。在经历了产业基金的一波疯狂之后,地方政府对于标的和当地的产业协同重视程度很高。同时由于监管对于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敏感态度(即使现在略有放开),国资更加重视收购上市公司之后对于资产置入的顺畅程度;
上市公司的合规性(几乎看不到国资收购ST公司)。无论何时,合规对于国资来说都是第一位的,标的上市公司的合规性程度同时也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高度关联。近年来不难看出国资收购上市公司后的暴雷现象,甚至有国资领导因为这些事情锒铛入狱。所以这里也得提醒我们地方国资,在尽调的工作上,一定要万分细致,不要担心尽调出问题,要衡量自己承担问题的能力。另外,商业世界亘古不变的信条——便宜无好货。
2、 并购基金运作
以安徽某地政府为例,出资20%作为LP,市场化机构出资80%,收益分配向国资倾斜(优先LP获取80%超额收益);
再来看看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他们通过设立QFLP基金,允许外资参与国企混改(如顺德科创联合高瓴收购德国传动技术公司);
还有以前的产业基金GP们也纷纷响应市场潮流,积极转型,与国资、产业方一同拼盘子,组成并购基金进行上市公司的收购。GP作为管理人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享受资本的溢价;国资得到上市公司和产业方的承诺,完成招商落地;产业方的资产在置入上市公司后完成证券化,顺利的话还可以在GP和国资退出后完全掌控上市公司。一举多得,各取所需。
3、 跨区域并购整合
2024年,湖北省国资以22亿元收购上海雅仕,将其物流网络与武汉长江经济带枢纽港对接,年降本超1.5亿元。
山东国资通过并购日本JFE钢铁配套企业,将省内钢材深加工率从35%提升至60%。
来源 | 瀛衢资本圈
联系我们
北京尚普华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大恒科技大厦南座6层 010-82885739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800号斯米克大厦6层 021-64023562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30号富力盈通大厦41层 020-84593416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免费获取并购资料 -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免费获取上市资料
400-600-8056
service@shangpu-china.comCopyright © 2022 S&P Consulting,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54263号-1 国统涉外证字第1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