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股权交易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的股权转移日益频繁。具体而言,公司股权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一是获取股东同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二是进行股权交割,主要工作包括公司股东登记变更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两个方面。三是股权变更后的公司接管或参与管理。
签订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是股权变更的关键环节,所有股权交易的过程及内容都将在协议里进行规定,并且每一个条款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需要认真思量字斟句酌。在公司股权交易合同中,双方需要对公司股权的完整性与可交易性做出严格的约定,由转让方提供股东会决议等相应的证明材料,以保证股权转让合同的有效性、目标股权的可交易性。
1、股权的可交易性受限造成的风险。如果公司存在被冻结或查封的股权,这在尽职调查阶段很容易被查出,但如果股权的查封发生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之后,特别是在支付了一定交易款之后,将给股权受让方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要持续关注目标公司的股权状况。此外,还应注意目标公司股权是否存在优先购买权的情况,对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东所享有的权利进行准确的统计与评估。
2、交易价款支付带来的风险。由于股权转让流程较为复杂,不可能按照一般商品的交易方式实现一次性的钱货两清。在交易过程中,按照交易惯例往往会先支付一部分预付资金,若最终未能完成股权交易,这部分资金将不易收回。应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预付款的性质、金额、可收回条件,谨防发生交易失败预付款项无法收回的情形。股权交割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内部形式的变更,即股东名册变更。二是公司外部形式的变更,即工商登记档案股权变更。对于被收购的公司来说,当登记在册的股东变更时,股权交易就完成了。《公司法》中的第三十二条规定,只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变更登记,并取得公司新的营业执照后,才可以完成股权交易。
除完成形式上的股权交割外,还需要完成下列事项。第一个事项是行使权力的人的改变。这里的权力执行者是指公司的股东或代表公司董事会或公司监事会的股东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二个事项是权力证书和印章的转让。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和其他证明公司权力的证书和印章在公司的运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证书和印章是公司运营中公司控制的表现。随着权力证书和印章的转让,公司的管理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股权交割环节需要注意的风险点主要是公司证照、印鉴交接风险。公司营业执照等营业证照以及公司公章等印鉴代表公司权力,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在股权交割环节一旦出现证照、印鉴交接不完整的情况,将会产生较大风险。为避免风险,在并购交易的股权交割环节,应对目标公司包括营业执照、公司印章等所有证照、印鉴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进行完整的交接。
所谓公司接管,包括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取得,常是指对公司的实际运营进行控制。接管的目的复杂,手法多样,往往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在股权变更和接管过程中,双方公司的股东、管理层和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和互动关系。从理论上讲,股权的获得代表公司已取得经营管理的权利,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些公司的股东不亲自参与管理。
公司接管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在于人员权利变更风险。在完成公司的股权交接后,股权受让方往往需要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重组,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变更,并向目标企业派遣管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受让方向目标企业派驻的管理人员可能不被企业员工接受,而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企业之后的经营业绩。因此在人员变更方面要与企业原管理层及员工做好充分的事前沟通,选择合理的人员派驻,最大限度减免接管环节的风险发生。综上所述,目前公司股权变更在程序上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只有在签约、股权交割及公司接管等流程方面,有意识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尽职调查,尽可能发现所有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做好协议约定,细化移交管理权的必要形式,才能使股权变更中交割程序的风险降到最小。